陈雨菲:我还有赢球的野心丨封面人物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20:01 浏览量:2
(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大食/图)【图说】
2025年8月30日,羽毛球世锦赛半决赛在巴黎拉夏贝尔门体育馆上演。女单赛场上,中国选手陈雨菲对阵世界排名第一、巴黎奥运会冠军的韩国选手安洗莹。这是二人职业生涯第27次交手。
在过去的东京和巴黎两个奥运周期,陈雨菲是中国女单头号选手,世界排名长期处于前列。2020年东京奥运会(因新冠疫情延期至2021年举行),23岁的她为中国队夺得了阔别9年的女单金牌。2024年巴黎奥运会意外失利止步八强后,陈雨菲请假半年,赴澳大利亚学英语。学习临近结束,她决定回到赛场,向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发起冲击。此次是她回归后参加的第一届世锦赛。
首局,陈雨菲以21比15先下一城。第二局开局战至3比5时,安洗莹网前挑后场,陈雨菲快速回退底线,在第二步时右脚脚踝崴伤,不支倒地。慢动作回放显示,她的右脚几乎90°翻折到地面。
赛会医生上场察看后,建议她退赛。2024年11月,世界羽联修改了医疗规则,不再允许赛事医生在比赛中直接使用冷喷雾,只有在比赛间歇时才能由球员或队医使用。若要接受治疗,也必须等到比赛暂停,获得裁判同意后方可。此前,医疗暂停一度被一些球员有意滥用来拖延时间打断节奏。
场边的指导教练、中国女单主教练罗毅刚观察到,当时陈雨菲走路已经有些困难,建议她别打了:“你别把伤病加重,世锦赛每年都有,我们明年再来。”但陈雨菲坚持要继续打。罗毅刚调整战术:第一局陈雨菲进攻更多,靠后场起跳杀球拿分。但现在起跳困难,那就把网前球质量拔高一些。陈雨菲点头,拖着伤腿回到了场地中央。
陈雨菲贯彻新的战术,顶住了对方的线路牵制,在最小跑动范围内最大程度调动安洗莹,通过抽压和搏杀夺分,将比分定格在21比17,她战胜安洗莹,进入决赛。
2025年8月30日,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25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半决赛中,中国选手陈雨菲以2比0战胜韩国选手安洗莹,晋级决赛。陈雨菲(左)在赛后与安洗莹握手 (新华社/图)【图说】
全场比赛技术统计显示,陈雨菲总得分为42分,安洗莹为32分。进攻得分方面陈雨菲以25-18领先,网前得分率72%对61%。她用精准控球遏制了安洗莹的进攻。一位技术专家指出,受伤之后,陈雨菲的网前球质量尤其出色,87%的网前球都落在了前场1/3区域内,这种精准度在受伤的情况下显得格外难得。
安洗莹最后一分回球出界后,陈雨菲扔掉球拍,双膝跪地,继而躺倒,左手扶住额头和双眼,直到罗毅刚扶她起身。“很痛,没想到还能赢,比较激动,也难以置信,所以就躺下了。”陈雨菲说。“有一点生自己的气,虽然是意外,但确实是我没有保护好自己。如果各方面细节再做得好一点,可以避免(受伤)。”
这场比赛展现了陈雨菲三个显著的特点:心态稳——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受了伤,中途看直播的观众几乎无法从她的表情上判断出她的身体状况。在队友韩千禧的印象中,陈雨菲表情总是“淡淡的”,看不出心理的变化。
执行力强——教练提出网前为主,她贯彻到底。“假如防守一直丢分,教练员告诉球员,得抢网、得进攻,有的球员只会放网以后上网,但雨菲能举一反三,通过场上的局面完成教练的战术要求。她不一定上来就抢,而是先把对方拉开,最后通过抢网或进攻得分。”罗毅刚分析。
坚持——她硬是靠意志力走到了最后。“我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,不管是什么比赛。我确实还能走路,还能慢慢走,那去坚持一下,我可以的。”陈雨菲说。
回国后,陈雨菲第一时间进行核磁共振检查,影像显示,右踝存在距后三角/距骨鼻相关的踝后撞击并伴少量骨髓水肿,前距腓韧带为部分撕裂。跟腓、三角韧带为1级损伤。专家评估,建议她休养三周,配合康复和理疗。
2021年12月31日,陈雨菲(右一)在杭州市文龙巷小学和小球员们交流合影(视觉中国/图)【图说】
“我喊这么大声,你没听见吗?”
进行康复的第一周,《南方人物周刊》记者在成都见到了陈雨菲。
她穿着红色运动服缓缓走来。她还不能进行高强度对抗,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日常训练。由于右脚的伤势,她暂时无法席地而坐。她坐在一边化妆。化妆师说,她很少遇到皮肤这么好的(也是要求最少的)化妆对象。陈雨菲笑笑。拍完一组照片后,她终于提出一个要求:“麻烦把我刘海再弄一下,中间别太空。”
陈雨菲肤色白皙,脸小,手长脚长,身高171厘米,身板看着有些薄。打球时出了汗,运动服贴在身上,看着更单薄。作为羽毛球运动员,这意味着亟待加强力量和体能训练。这也是过去二十年陈雨菲一刻不停为之努力的事,成效可谓显著——站在我们面前的她,已经比十年前重了十斤。刚进入国家队时,她最想听到的话就是“你最近好像胖了”。
2025年1月1日,陈雨菲发布微博宣布回归:“在澳洲的最后两周,我终于下定决心重回赛场……人生可以搞砸,没做好也没关系,只要我还是我,就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勇气。”回国之前,陈雨菲特地去体验了跳伞。她连坐过山车都害怕,这被她视为一种仪式:我连跳伞都敢,还有什么不敢呢。
最初,陈雨菲选择了在浙江省队进行恢复性训练。在球场上,她与小队员对抗都异常吃力,球感、体能、多拍、速度,全面下降。在澳大利亚时,陈雨菲维持了力量训练,但场上的专项能力只有系统训练才能保证。训练中,从前最自信的防守,现在步伐变缓无法实现,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。
在国家队训练三周后,陈雨菲参加了3月的法国奥尔良公开赛。出发前,她与队友袁安琪打了场比赛,三局险胜。她意识到自己能完成三局比赛了。“陈雨菲一直保持着有氧训练,调整到最佳状态基本上需要两周。因为半年没比赛,虽然训练状态回来了,但比赛状态我们没底。”罗毅刚说。
在奥尔良,她首轮对阵日本选手明地阳菜。对方刚满20岁,以跑动见长。陈雨菲一度有些吃力。她告诉自己:不能一轮游,千万不要。“这个信念支撑我赢了第一场。”决赛,她碰到了老对手安洗莹,收获银牌。
罗毅刚明显感觉到陈雨菲的变化,以前她非常听话,教练安排什么她练什么;现在会主动提出需要怎样的训练手段,跟教练组讨论训练计划。“感觉她比以前目标更明确,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。”
这块银牌开启了她职业生涯新周期的良好势头。在接下来的瑞士羽毛球公开赛、亚洲羽毛球锦标赛、苏迪曼杯混合团队赛、泰国羽毛球公开赛、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、澳门羽毛球公开赛中,她都获得了冠军,世界排名回到世界第五。
澳门公开赛前,陈雨菲跟韩千禧聊天,说自己要试着“释放”。从第一场比赛开始,陈雨菲得分以后都会大喊,这与从前安静打球的她不同。她问韩千禧:“我喊这么大声,你没听见吗?”韩千禧说:“听倒是听见了,但也没那么大声……”
罗毅刚认为,复出后的陈雨菲在力量、速度、心理、对球的理解上已经全面进步。“年轻的时候,她在场上坚持了几拍,就会主动失误,我们叫非受迫性失误。现在她打比赛很少出现。”
2025年5月的新加坡公开赛1/4决赛中,她以2比0击败安洗莹,终结了对方本赛季27连胜的火热势头。
“她在场上轻松了很多,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虽然目标也很明确——‘我就是奔着冠军去’,但是她不会像之前巴黎奥运会,背负很大的责任。明显感觉她的承受能力和减压能力好了很多,在场上显得特别自信。”罗毅刚分析。
2021年8月1日,日本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,中国选手陈雨菲庆祝夺冠(视觉中国/图)【图说】
“能打败安洗莹的只有陈雨菲”
出发去巴黎参加世锦赛之前,陈雨菲跟韩千禧开玩笑,说“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”。这次酒店在奥运村旁边,场馆与巴黎奥运会一样。“一下飞机,那些痛苦的回忆都涌现出来了。”但她很快就发现了不同:奥运会时全场都很亮堂,今年只有比赛场地亮着。
2024年8月,陈雨菲在这个球场遭遇了至暗时刻: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,输给队友何冰娇,止步八强,匆匆结束了第二次奥运征程。那场比赛仅用时40分钟。从巴黎周期开始紧绷的那根弦,在比赛结束时断了,“感觉还没开始就结束了。”
陈雨菲在巴黎奥运会中状态不太好,腰和右腿有旧伤,左腿跟腱在印尼公开赛(2024年6月)后又添新伤。她怕跟腱伤势加重,又不敢停下训练,各种治疗都不见起色,只能越来越疼。“(跟腱)会有点影响,但没以为的这么大,还是自己把问题和困难各方面放大了。”陈雨菲回忆,“(那段时间)感觉特别乱,特别浮躁,小组赛(每一场)我都打了三局。”
真正影响她的是心理。过去,她以“大心脏”著称。然而,在巴黎奥运周期,曾经的“淡定”消失了。她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:疲惫、焦虑、失利,下一场再来……2024年,她参加的7个单项比赛中,仅有三个(亚锦赛、新加坡公开赛、印尼公开赛)进入了决赛,只获得了一个冠军。
“那几年比赛特别多,因为全球新冠疫情推迟的那些比赛都在那段时间重新举办,世界排名前列的运动员都是强制参赛。我那时候也没有好好休息,拖着这样疲惫的身体、思想,一直不间断地去比赛,消耗也挺大的。”陈雨菲在巴黎奥运会周期感染过几次新冠,但因为赛事安排密集,每次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养病。
“会感觉到各方面的压力:身体上的消耗、伤病的问题,令人有一点喘不过气、提不起劲。一直坚持去打,结果也不全是正面的,会让人没那么坚定,想赢的信念感会差一点。”陈雨菲认为,自己那段时间情绪似乎卡住了,拿了冠军也不会太开心,甚至有些找不到打羽毛球的快乐。
在电视上看完比赛的韩千禧很遗憾,从她学球开始,陈雨菲就是教练口中的“榜样”。进入国家队后,陈雨菲像师长一样帮助她。她看过很多场陈雨菲的比赛,有过大比分落后的情况,最后都能顽强逆转。所以,在看直播时,她虽然感觉不妙,但仍相信陈雨菲,期待她翻盘。“最后她输了,也正常吧,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。”
韩千禧回忆,巴黎奥运会周期,陈雨菲对自己特别严格,在训练中对自己的要求比平时更高。以前训练一个球接不到,第二天再来,而陈雨菲一定要当时就解决。“这是一件好事,同时也说明她想得多。我觉得,想得越多,包袱就越多,压力也越大。”
这与陈雨菲备战东京奥运时的状态有很大不同。那时,韩千禧刚进入国家队。在她的印象中,整体气氛比较紧绷,但没感觉到陈雨菲紧张。“那是她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,比较青涩,对结果或者奥运会的状态都是未知,会更拼。”
陈雨菲在澳大利亚(受访者提供/图)【图说】
2021年8月1日晚,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中,陈雨菲开始了与对手的第19次交锋。过去18次对决中,陈雨菲仅获得三场胜利,一度经历11连败,直至2019年全英公开赛才首尝获胜的滋味。
时至今日,这场比赛仍是许多球迷心中陈雨菲发挥最佳的一次。在第一局中,双方比分紧咬,从12平战至17平,陈雨菲网前得手拿到局点,对手扑杀出界丢掉第一局。第二局陈雨菲一度领先,但最终以19比21憾负。决胜局开始,陈雨菲连得3分拉开差距,最后对手心态不稳,又被陈雨菲抓到破绽连连丢分。比分来到18比20时,对手用一记网前失误结束了长达58秒的多拍,也为这场比赛画上句号。陈雨菲获得了冠军。她对着镜头,左手抓住胸前的五星红旗,右手指向五星红旗。
看台上的张军和夏煊泽激动地挥手,罗毅刚冲上去跟陈雨菲紧紧拥抱。当时因为新冠疫情,中国队一年没有参加世界羽联的比赛。备战奥运时,教练组对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状态没有完全的把握。陈雨菲的表现有些出乎意料。“最大的感受是她的坚定。”罗毅刚感慨,“这场比赛更多靠她的防守。羽毛球不能落地,谁落地了谁输。雨菲做到不失误,那就只有对方失误了。”
巴黎奥运会时,由于是中国队员德比,教练只能坐在观众席。罗毅刚目睹了陈雨菲输球的全程。他感觉陈雨菲还没有调动开,比赛就结束了,远不是她正常的水平。“何冰娇在前一天和辛杜拼了两局,上一届她输给了辛杜,这样一来,状态很好,她知道场上要干什么。”
巴黎奥运会周期,安洗莹已经成为女子羽坛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。在媒体报道中,她的名字常与连胜场次挂钩,这个数字从20+到30+。从那时开始直到今天,谁战胜安洗莹都能成为一条新闻。
2024年的赛季中,在巴黎奥运会之前安洗莹仅输了四场球,除了一场伤退(印度公开赛),分别输给了山口茜(全英公开赛)、何冰娇(亚锦赛)和陈雨菲(印尼公开赛)。
2018年,安洗莹参加了自己的第一届亚运会,在1/16决赛中输给陈雨菲。2020年东京奥运会,安洗莹在自己的第一届奥运会中再度输给了陈雨菲,止步八强。在二人2018-2021年的5次交手中,陈雨菲保持全胜。或许因此,在二人的对决中,陈雨菲更有心理优势。哪怕是从2022年起,安洗莹以天才之姿迅速崛起,也依然会在遇到陈雨菲时倍感压力。据韩千禧观察,安洗莹在与陈雨菲比赛时状态有所不同:“她好像有点害怕陈雨菲,出球更急一些。”
罗毅刚认为这也是陈雨菲压力的来源之一:“奥运会的时候,估计全世界的人都知道,能打败安洗莹的只有陈雨菲。”
遗憾的是,远远来不及证明这一点,陈雨菲就已经略显潦草地结束了自己的巴黎奥运之旅。接下来在巴黎的日子,她不想吃、不想喝、不想睡,“基本是行尸走肉的状态。”她发了一条微博:“谢谢大家的关心,其实我更多的感受是终于解脱了。这三年太多的压力和责任让我无法喘息。结束的这一刻,我突然感觉能轻松地呼吸了。下场之后,教练们问能为我做点什么。我想我需要很久很久的休息,去修复这三年破烂不堪的身体,去修复我早已不那么坚定的灵魂……”
从巴黎回来后,陈雨菲不想再碰羽毛球,“不想看到关于羽毛球的一切。”她向罗毅刚申请了半年假期,决定开始已经计划很久的英语学习。她选择去与中国时差不大的澳大利亚留学。
在澳大利亚期间,陈雨菲时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生活,发布了许多自己用英文配音的影片,分享她学习做饭的视频……她变成一名普通学生,填补着因选择运动员生涯而错过的人生。她没有去过一次球场,也没有拿过一次球拍。
“一开始在逃避。”陈雨菲说,“那场比赛的具体画面,有一些画面,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我已经记不清了。但是那种感受,输了球之后的那一系列的画面(一直)都会在我脑海里呈现。”
但时间久了,她发现想看、想打羽毛球的心思会冒出来。“原来我是真的热爱羽毛球,内心的想法是继续回来打。”
浙江队教练、前中国国家队运动员王琳找到陈雨菲,跟她推心置腹聊了一次。王琳告诉她,自己因为伤病很早就退役了,如果有机会,要好好珍惜能打球的日子。“我觉得确实(得珍惜),因为我不是有很重大的伤病导致无法继续了。有机会继续的话,我是不是应该再好好地珍惜这一次机会呢?”
随着课程接近尾声,陈雨菲必须要为未来做一个决定。她选择重新拿起球拍,向自己的第三个奥运周期出发。
她问自己的前主管教练张宁,她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思想坚持下来的?张宁29岁登顶雅典奥运赛场,33岁在北京奥运成功卫冕。张宁回了她三个字:“不服气”。
2024年12月,陈雨菲和张宁在杭州见面。她发了一条微博:再难的路想到您的经历我都会有勇气再来一次,以后也一直看着我在赛场上战斗吧。
2025年5月4日,在福建厦门举行的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决赛中,中国队以3比1战胜韩国队,夺得冠军。中国队女单组选手陈雨菲(右)、王祉怡(左)和教练罗毅刚在颁奖仪式后合影留念(新华社/图)【图说】
下一条鱼
2025年9月1日,陈雨菲出现在世锦赛女单决赛的赛场上。前一天淘汰安洗莹后,教练组出于保护运动员的考虑,建议她放弃决赛。陈雨菲说:“明早再看看。”比赛结束后她就吃了两颗止疼药,睡前又吃了两颗;第二天起床再吃了两颗;跟罗毅刚一直聊到上场前,又吃了两颗。“那个药一天最多吃8颗,我吃到顶了。”
“她一直说想上去试试,我们不能把她美好的梦想直接掐灭,说你别打了。”据罗毅刚观察,陈雨菲这次受伤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,因为她的脚已经崴过很多次,脚踝比常人松一些。“既然决定上场,那我们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,不能二次受伤。”罗毅刚和队医为陈雨菲的脚踝做了保护,比平时更紧一些。结果打到比赛中段,她的脚一度发麻。
“我还能走,还能稍微动一动,希望能站到场上去完成比赛。能打到决赛也是我自己拼来的结果,不想轻易放弃。而且,中国女单已经14年没有拿过世锦赛女单冠军了。我想告诉大家,如果我有勇气、还能站上赛场去完成比赛的话,我就有信心在下一次让中国女单站上最高领奖台。”
在羽毛球项目中,世界级的比赛有混合团体赛苏迪曼杯、男子团体赛汤姆斯杯、女子团体赛尤伯杯,单项赛则是奥运会和世锦赛。上一个离世锦赛冠军最近的中国运动员也是陈雨菲,她在2022年打入决赛,获得银牌。自2011年王仪涵获得世锦赛金牌后,中国队已经阔别女单冠军14年。
2011年的世锦赛几乎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预演——中国队在五个单项上都走到了最后,并获得冠军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五金店”。最适合形容那时中国羽毛球队的词只有一个:巅峰。
此后,中国羽毛球队五个单项纷纷遭遇挑战,曾经的强项女单项目尤为严重:里约奥运会后,奋战两个奥运周期的王仪涵、王适娴接连退役,李雪芮因伤休战。她们曾统治世界女羽,代表着当时世界女单的最高水平。
随着她们的离开,中国女单进入了一个低谷期,青黄不接的局面令国羽女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于是,19岁的陈雨菲和20岁的何冰娇匆匆被推上了国际赛场。彼时的陈雨菲还没褪去青年赛的青涩,在成人赛场上被经验丰富的运动员不断挫磨。2017年到2018年,她分别输球18场和21场。
当时,中国女单已经多年没有获得冠军,甚至在1000赛、750赛等高水平公开赛上也难求一冠。2018年5月,中国队在尤伯杯中止步四强,历史上第一次被挡在决赛门外。
2018年6月,罗毅刚开始担任中国羽毛球队女单主教练。时任单打组主教练夏煊泽提醒他:别一上来就想着把全队的水平提高,先培养出一个重点,以一个点带领全队往上走。经过三个月的考察,综合外战成绩和比赛状态,陈雨菲成了罗毅刚选中的那个“点”。
罗毅刚分析,从专项能力来看,陈雨菲的力量、速度、爆发力等都不是最好的,但综合起来,她就是最好的。陈雨菲训练效率高,同样练40分钟,她的收获比队友更大。
在他印象中,陈雨菲天生就是一个大心脏运动员,无论大小比赛,她永远发挥稳定。她在场上应变能力强,哪里吃亏了,线路被对手攻击,在教练提醒前就已经做出改变。更让罗毅刚触动的是陈雨菲的意志品质,“她想要,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要,努力赢球。”
和陈雨菲同在浙江队的韩千禧对此同样深有感触:打全国比赛的时候,无论落后多少,陈雨菲都能追上去。时间长了,队员们都很信任陈雨菲,觉得无论怎么落后,她都能赢。
她认为陈雨菲控球很好,对节奏的把握和线路的处理很合理。有时候对方来球,她不知道该怎么接,就会回一个没有威胁的高远球,但这种事在陈雨菲身上就不会发生。“她回球基本会有威胁,或是在当下的情况中最合理的球路。这是她的天赋,而很多人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。”韩千禧说。
“这是她最大的一个优势。”罗毅刚总结,“现役顶尖运动员对抗时,所有的回球都靠本能。为什么安洗莹和林丹的水平高,因为他们天赋比一般人好,回球永远到对方最难受的地方。”
2006年,陈雨菲参加了浙江省队的选拔赛,引起了省队教练金飙的注意,“蛮活络的,让人有印象。”他破格将陈雨菲招入浙江省三队。不久后他发现,这是他从教三十余年来遇到的天赋最好的一个孩子。“执行力强、一教就会,半年时间就从几乎零基础的水平到打得有模有样了。”
2019年,陈雨菲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。她参加了16站单项赛,15次打进4强,7次打进决赛均夺冠,成为女单世界第一。其中,4连胜因达农,3连胜奥原希望,3胜2负山口茜。这些都是她此前难拼一胜的对手。
2025年8月30日,法国巴黎,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半决赛后,陈雨菲(右)和教练罗毅刚庆祝胜利(新华社/图)【图说】
当时的世界羽坛女单百花齐放,顶尖球手各有所长:马林、辛杜是明显的“力量流”;因达农以手上技术为主,以天才少女之姿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;山口茜、奥原希望在每场比赛中都贯彻“跑不死”的核心打法,山口茜偏向进攻,奥原希望主打拉吊。与她们相比,陈雨菲没有突出的特点,力量、技术、跑动都是中规中矩。
这恰恰成为陈雨菲的优势:面对不同风格的对手,她都能选择最恰当的战术应对。她与山口茜拼网前,避开对方优势更大的中后场;打马林时,只要防住对方的大力杀球,她就能依靠自己的步伐、技术变化制造反击,用快速突击和杀球击败这位从羽球荒漠西班牙突起的“异军”;面对因达农,她的体能优势更明显;遇上奥原希望,突击则成了她得分的主要手段……罗毅刚形容,陈雨菲就是“稳”。
2025年7月的中国公开赛,韩千禧即将对阵因达农。她住在陈雨菲隔壁,因达农是陈雨菲的老对手,她找陈雨菲支招。陈雨菲翻出一个笔记本,里面记录了她对所有对手的战术分析和应对方式。每打一次,她就把对方的变化、新的经验加上去。那本笔记本已经卷边,封面还有些破。这或许是她战术多变的来处。陈雨菲的分析给了韩千禧很大的信心,第二天,她赢了。
随着2019赛季的出色表现,陈雨菲正式成为中国女单的头号选手,为中国女单扛起两个奥运周期的大旗。
2025年复出后,在她的列表中,还有许多亟待完成的事项,比如为中国队再拿一次世锦赛女单冠军。
这次决赛,她毅然坚持上场,用近乎悲壮的方式完成了决赛,“我只能打两三拍,但是第四五拍我就很难跟上了。”比分定格在9:21、13:21,她再次获得银牌。冠军山口茜放弃庆祝,主动上前搀扶,观众席响起“菲……菲……”的呐喊。
赛后接受采访时她说:“我已经吃了8颗止疼药,但(伤病)还是有影响……我觉得我还能走,还能站在场上,我就还想再争取一下。心情肯定会有一点沮丧,有一点遗憾。这次整个的状态还挺好,半决赛赢了,又有机会打决赛,肯定是希望能拿到冠军。但是因为意外,没有办法去做到,还是会有一点难过。”
两周后,陈雨菲站在了深圳中国大师赛的赛场上,轻取师妹韩千禧和丹麦选手莱恩进入八强,在1/4决赛中输给了中国选手韩悦。她评价这次比赛:“发挥出六成,没有全力投入到比赛中,还是有些担心脚的问题。”
“她还是想赢的,”韩千禧说,“只是她性格比较内敛,总是淡淡的。但这样她也不容易着急,心态好。”训练之外,韩千禧和陈雨菲很少聊球。有时候吃饭,陈雨菲会选个综艺或电视剧摆在一边看。有时,韩千禧想叫陈雨菲一起玩游戏,但她很少玩,“没事干的时候她会看自己的打球视频,我觉得她喜欢的只有羽毛球。”
在她印象中,陈雨菲玩过的为数不多的游戏是一款养成类钓鱼游戏,一开始装备很差,只能钓上很小的鱼。但投入了时间、技巧和心思,一路升级、获得金币买装备,之后就能钓上越来越大的鱼。
这很像陈雨菲在国家队的经历。2017-2018年,尚未成熟的她几乎把世界前十都输了个遍。在2018年11月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,她击败因达农进入四强,半决赛对阵马林,首局仅获11分。罗毅刚告诉她:我不希望你第二局能赢,但你不能是个位数。场上输球可以,不能输人。陈雨菲连扳两局,最后一局送给马林21比13,第一次战胜对手。在决赛中,她对阵奥原希望,以21比10、21比16赢得了二人交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。
那次比赛,她连胜三位正值壮年的世锦赛冠军,打破了中国女单长达两年的500分以上高级别赛事冠军荒。这是她钓到的第一条“大鱼”。那时的她还不知道,未来还有多少金币、装备和“大鱼”,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23岁和26岁的分别是什么。
洛杉矶奥运会,陈雨菲能收获下一条“大鱼”吗?
(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大食/图)
对话陈雨菲:我与羽毛球的相爱相杀
安洗莹不是不可战胜的对手
南方人物周刊:目前的伤势如何?
陈雨菲:我们队医非常有经验,当时受伤之后马上处理,控制了伤势,没有让它变得更严重。(受伤到现在)一个星期了,已经好了很多,走路已经没太大问题。但因为羽毛球项目很多步伐要急停急转的,目前来说打球还是不行,以恢复训练为主。
南方人物周刊:半决赛打完安洗莹之后就躺在地上了,当时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状态?
陈雨菲:我觉得难以置信吧,崴了脚之后挺疼的,也没有想过能赢,想的就是一分一分去打。她现在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选手,大家都说她“不可战胜”。我想说的是,没有人是不输球的,我想去证明我或者我们中国女单可以战胜她。当时比较激动,也比较难以置信。确实又痛又没想到还能赢,所以就躺下了。
南方人物周刊:安洗莹是这几年国羽非常重要的一个对手,队友中你打赢她的次数比较多,有什么技巧?
陈雨菲:我们对她都很了解,我跟她也打了很多次。我能赢可能是因为我们打法比较相似,都是防守反击的类型。她是一个很稳定的选手,在场上的能力很强,会有一些飞身之类的动作。她在防别人的时候防得都很好。但我跟她打起来,感觉我的进攻对她还是挺有威胁的。我的一些变速比较突然,她可能很难预判到,这会让她感受到压力。
从巴黎周期开始,她越来越成熟,经验越来越丰富,能力越来越强,打起来相对困难一点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今年复出没有太久,怎么评价这段时间自己的表现?
陈雨菲:挺不可思议的。我做好了比较困难的准备,因为确实休息得太久了,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再打回来。没想到挺顺利,特别是上半年确实比较顺,拿了一些冠军。7月份开始,遇到了一些困难,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
我出去(复出)的第一战比赛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,当时想的是千万不能一轮游,这个信念支撑我赢了第一场。在决赛里被安洗莹打爆了,能明显感觉到我当时各方面的能力都跟她没法比。
那个时候,我才恢复了不到一个月,虽然脑子里有一些战术线路,但身体能力还没办法支撑,输也正常。我就觉得,只要身体能恢复过来,我就有机会去跟她对抗,有机会赢她。
南方人物周刊: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。
陈雨菲:对,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,人一定会犯错的。
南方人物周刊:她犯的错误都有什么?
陈雨菲:世锦赛中,她心态上有一点着急。一开始有一点紧张,随着比赛的进行,各方面的压力上来……我赛前准备的就是多给她一点压力,让她感受到压力,她才可能会犯错。
南方人物周刊:多给她压力指的是,比如速度更快、球更刁钻?
陈雨菲:像刚才说的,我的进攻,对她有威胁的东西我一定要坚决果断地去执行。我在场上那种必胜的信念也要让对手感觉到。
南方人物周刊:老是打同样的对手会觉得腻吗?
陈雨菲:其实会有。我们比赛太多了,每个星期都有。每个星期都打一样的人,有些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疲劳吧。
比赛多了会有一点负担,不管是谁都需要时间去调整休息。因为排名靠前的原因,我们必须参加750级别以上的比赛,有些时候压力会比较大。不是成绩的压力,不间断地比赛会让人产生疲劳感。我之前在巴黎周期就是这样(导致状态不佳)。
2023年9月20日,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杭州站,第1棒火炬手陈雨菲进行火炬传递(视觉中国/图)
目标是参加洛杉矶奥运会
南方人物周刊:你在澳大利亚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?
陈雨菲:可以没有什么压力或者是责任去约束自己,就是自己想干嘛就干嘛。我今天想去吃个什么东西就去吃了,想去逛个街就去逛了。在运动队里的生活比较枯燥,每天几点起床、几点训练,都是安排好的。在那边,我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,不是说一定要8点半去训练,我可能10点去也没关系,11点去也没关系。
南方人物周刊:如果没有澳大利亚的那段经历,你觉得自己现在会不一样吗?
陈雨菲:我觉得有了那段经历才会变得不一样吧,一段休息的日子让我发觉自己特别需要羽毛球这项运动,不是没有它也可以。没有那段经历的话,我可能也不会回到这里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回来是带着一个目标来的吗?比如洛杉矶奥运会?
陈雨菲:对,目标就是参加洛杉矶奥运会。中间这半年,我发现自己依然非常热爱羽毛球,很需要羽毛球。
南方人物周刊:2028年你30岁,对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不算太年轻了。
陈雨菲:对。慢慢地现在打到30的人很多,因为现在的训练、各方面的保障都越来越科学,其实是没有问题的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在两个奥运周期里面都是中国女单的一号选手,这对你来说会有压力吗?
陈雨菲:我钝感力很强,当时不会觉得有特别大的压力,只是在做我自己该做的事情,平时的训练、比赛把自己做到最好就行了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是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杀出来的球员,当时要在那个年纪和那个状态登上国际赛场,你的心态是什么样的?
陈雨菲:没觉得我一定要怎么样。那个时候,我们的教练是张宁指导,我是一个听话的队员,她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,训练、比赛都听她的。那时候想要去承担起这份责任都还没有能力做到。
我从小钝感力比较强,没有那么敏感。不会觉得前面没人了,我需要怎么怎么做,那是自己给自己压力。
南方人物周刊:过去中国女单的统治力特别强,像奥运会、世锦赛,我们都拿过很多冠军,但到了2017年左右,好像一下子断代了。身在其中,你的感触是什么?
陈雨菲:首先是感觉外国的球员越来越强、越来越多了,他们训练更科学一点;特别是欧洲以前对羽毛球不是那么重视,现在每个国家对羽毛球越来越重视,投入的精力也不一样了。
而我们这边1994、1995、1996这一段时间运动员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,早早退役了,确实一下子感觉没有人了。但是我觉得,这也正是培养年轻运动员的时候,年轻运动员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。
南方人物周刊:这个时期,外界有很多讨论,比如我们中国女单怎么不如别人了。你作为其中的一员,会听到这些声音吗?
陈雨菲:会啊。那时候打球大家都看着,打得不好的时候会说、会骂。小的时候比较在意,也会不服,觉得是我在打球,凭什么他们那么去说?以前我还老是在想:我不行的话,你们来试试?现在不会了,他们说他们的,我打我自己的就好。可能(听得)太多了吧,免疫了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在场上的自信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?
陈雨菲:还是赢球吧。赢得越多越自信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在最初征战国际赛场的时候,打前十的运动员一路输,这种输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
陈雨菲:那是一个学习的过程。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,我输给她们能学到东西,能总结到东西,就已经很好了。我以前比较瘦小,也比较没力,有些时候能力被碾压了。我现在的扣球也不是力量型,我还是技巧型球员,出球速度、角度、线路会比较丰富。
南方人物周刊:东京奥运会决赛的时候压力大吗?
陈雨菲:不会,就是享受。之前打决赛对手输的时候多,但很期待决赛的到来,也期待自己在场上的表现。
南方人物周刊:那个状态是你比较向往的一个竞技状态吗?
陈雨菲:对。没有那么多杂念,就是去享受。那时候也没觉得自己能做成什么样,就是去做好自己的事情。
到第3局领先的时候,我感觉到(今天好像有戏),但也不是去想结果,只是说我在领先的时候希望自己能把领先优势保持住。毕竟奥运会决赛,如果比分一直落后或者僵持的话,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压力。如果你能保持领先的话,对方能感受到这种压力,对自己就会非常有优势。
那场球也激发出对手最大的潜能吧。她平时是打进攻的,多少会有一些失误,但是那场球她真的控制得非常好。以前可能两三拍就失误了,我感觉她怎么都不失误?怎么还不失误?她比之前做得更好、更有耐心。我能感觉到她比平时更想赢。
我也控制得很好,我不是打进攻的,本来耐心就是我的一个特长。所以,我们那场球还是打得很精彩吧。
拿下金牌的时候感觉不可思议:我竟然赢了,我竟然拿到了奥运会冠军!确实不可思议。
4月13日,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25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决赛中,中国选手陈雨菲(左一)以2比1战胜队友韩悦(右一),夺得冠军(受访者提供/图)
用二十多年做同样一件事情非常酷
南方人物周刊:你的启蒙教练说你学东西特别快。你自己有感觉吗?
陈雨菲:我没有什么感觉。我的执行能力可能比较强,教练说什么,我马上可以理解,或者是能做出来。何冰娇还是更有天赋一点,在青年赛场上基本她都是第一,我都是第二。到了成年赛的赛场,我才慢慢地开始有一点点小成绩。我的天赋肯定多少会有一点,但是跟那种天赋型选手来比,我不如她们。每个人的天赋点不一样。有些人一看就是,哇,她太有天赋了。我没办法形容,就是场上的那些技术或球感(能让人眼前一亮)。
南方人物周刊:我们看到有些运动员随着年龄增长,会有球路的变化、风格的变化,你有这样的经历吗?
陈雨菲:这些年,我的基本打法是不变的,不过也会做一些丰富和变化。我的基本打法从小就是这样。我的天赋就在于线路比较多,对球的那种本能会比较好。
本能是指在场上大概能预判到对手的出球在哪里,抓到对方的出球,再去做出应对。还有抓到球之后,对于打直线还是打对角、打前场还是打后场,不用过多地思考,打出来就是比较有威胁的球。
南方人物周刊:如果是别的运动员,这个能力可能就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够达成?
陈雨菲:这看个人对球的理解吧,可能经过练习会有提高。因为我是本能下意识打出来的,我没法通过练习去提高。以前我也没有去想具体为什么会这样,后面经过教练的提醒,觉得这可能是我的一个小天赋。教练也不会跟我说你很有天赋,但是他会让我不要想太多,自己想打哪儿就打哪儿,这就是让我遵循下意识的反应。
南方人物周刊:“坚持”这个词一直伴随着你,因为你的很多比赛时间都很长,感觉很需要坚持。
陈雨菲:我觉得不仅是一场比赛,是从始至终都得坚持。这个词贯穿着我整个职业生涯。
南方人物周刊:有没有坚持不了的时候?
陈雨菲:巴黎奥运会之后吧。其他时候都能坚持,就算当时身体遇到了很大的问题,其实也一直都在坚持,所以才会越来越糟糕。
南方人物周刊:在2023年苏迪曼杯比赛混采区,有球员聊到女球员生理期的话题,这会影响你吗?
陈雨菲:以前大家都会有点不好意思说,现在大家可以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况。这是一个女运动员必须面临的问题,有些人反应会比较严重一点或者怎么样。但是如果你遇到了比赛的话,你得去坚持,你得想办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。不能把这个问题想得太严重,说,哇,完了,死定了,今天生理期了,我打不了了。碰到生理期身体上没有那么好调动,我脑子动得就会比较多,想办法合理弥补身体上的一些不足的地方。我生理期反应很大,特别痛苦,有时候肚子痛到吐。提前吃止疼药会缓解一点。坚持,只能坚持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打了二十多年球了,羽毛球场地就这么大,技战术可能也没有那么丰富。除了打羽毛球之外,你会觉得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吗?
陈雨菲:没有,用二十多年做同样一件事情非常酷。羽毛球看起来打来打去的,其实里面有很多的战术,很多的线路,特别是跟对方头脑上的博弈也非常精彩。看可能看不出来,但是你站在球场上,开局的心态、中间的心态、关键分的心态、对手是怎么样的变化……其实你是能感受最深刻的。这种感觉还是挺好玩的。
以前我们老说打一个多拍,很累了,但是不能表现出来让对方看到,得转过身再去大喘气或者露出一些痛苦的表情。对方也这么想,互相博弈,互相隐藏自己(的真实状态)。现在面对这种状况,我觉得要冷静加释放,头脑保持冷静,在心态上要释放,吼叫是一个最直观的释放压力的办法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更擅长打顺风球还是逆风球?
陈雨菲:逆风球。逆风球时我会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放弃,更集中(精力)地去打。有些时候领先多了会不自觉有一点放松,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。
2025年5月18日,在曼谷举行的2025年泰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中,中国选手陈雨菲以2比0击败泰国选手李美妙,夺得冠军(受访者提供/图)
后勤保障和科技延续了运动寿命
南方人物周刊:经常有球迷假设,你跟张宁、谢杏芳或王仪涵打,谁会赢?这个问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,在不同的时代里,羽毛球整体的技战术水平是上升的还是只是风格的变化?
陈雨菲:这个没法假设,不可能在我最好的时候跟她最好的时候对抗,但是我们可以从老一辈的选手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,我们不用去想我是不是比那个时候的她们厉害。如果把每个时期不同的好的东西都能运用到自己身上,那当然是最好的事情。
南方人物周刊:每个时代的运动员都在非常勤勉地训练,努力把自己的身体机能开发到极限。在同样极限的情况下,同样有天赋的不同年代的运动员打羽毛球会不一样吗?
陈雨菲:我觉得很明显的一点变化,以前的女单基本都是发高远球,现在我们很多都是发小球,特别是用反拍发球,以前发小球都是正手发。现在的女子羽毛球风格越来越男子化,抽挡会更多,以前都是拉开、拉吊、杀、进攻。现在我们会有挡远网、抽挡,还会加入一些双打的技术,提供了更丰富的出球线路。
南方人物周刊:对现在的女单要求会比以前更高吗?
陈雨菲:身体上(的要求)应该差不多吧。从后勤保障、科技上来说,现在肯定比以前要更发达。
南方人物周刊:运动的寿命会更长。
陈雨菲:对,到洛杉矶奥运我都30岁了。张导(张宁)32岁拿奥运冠军,那个时候极个别运动员才有这个竞技状态。现在,大多数远动员可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,30岁还能打奥运会。这就是时代在进步。我也希望能像张导一样,向她学习,向她靠拢吧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觉得接下来女单还会怎么发展呢?
陈雨菲:目前来说,发展趋势肯定是偏稳定吧。在稳定的基础上要有速度,我觉得这是接下来更加重要的一个点。
“朝着目标去努力,这个过程就是开心的”
南方人物周刊:安洗莹算是你认知中的天才运动员吗?
陈雨菲:我觉得她算,大家说她是天才少女。小时候她对羽毛球的理解和热爱就能体现出来了,她在场上打的球都比较合理。我拿东京奥运会冠军时23岁,她现在也是23岁,她取得的成就比我多多了。奥运会、亚运会、世锦赛她都拿到了,这个时候要再去找目标不是容易的事情,但她还是希望能创造历史,成为最优秀的羽毛球选手。这个野心非常值得我学习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想变成一个有赢球野心的人?
陈雨菲:我觉得赢球就是一个结果。我要必须敢赢、想赢,才有机会去赢。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平和的人,不争不抢,是我的那就是我的,如果不是我的也没关系。这种平常心,在比赛中有可能让我保持很好的心态。但目前来看,这种平常心(对当下的我来说)让我缺乏竞争力。我希望自己能变得更有野心一点,对赢球更饥渴一点。
既然我决定回来了,如果还是按照平常心对待比赛就没有意义。我还是希望能成为大满贯。没有获得的成就我都想获得,这算是我的一种野心。
南方人物周刊:如果代价是打羽毛球不再快乐呢?
陈雨菲:我觉得要实现这个野心,想去做好这件事情,那必须做好过程。有目标,朝着目标去努力,这个过程就是开心的。
因为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,输了球肯定不快乐。就算不快乐,接受它,重新开始,这样的过程也能感到快乐。
南方人物周刊:目前是开心的?
陈雨菲:目前是开心的。对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之前说,冠军是一种气度和格局。这个气度和格局指的是什么?
陈雨菲:我觉得气度是勇气,能受得了委屈,能吃得了苦;格局的话就是竞技体育的格局,欣赏对手,祝福对手,向对手学习,具备这两点才有可能成功。我觉得我做得还行,所以有了现在的我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要怎么形容你跟羽毛球的关系?
陈雨菲:相爱相杀吧。还是有痛苦的时候,不开心的时候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现在怎么面对这种痛苦?
陈雨菲:重振旗鼓,相信自己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觉得羽毛球带给你最宝贵的是什么?
陈雨菲:最宝贵的我觉得是让我有机会站上世界的舞台,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羽毛球女单的精神。
南方人物周刊:如果有一天你离开赛场,你会怀念什么?
陈雨菲:我会怀念在场上那种拼搏、肆意奔跑的瞬间。现在能在场上去奔跑,毫无压力。只要愿意去奔跑,愿意去付出,就能收获一定的好的结果。以后在生活中,可能不是全力去付出就能马上收获到好的结果。所以,在场上这种瞬间很值得珍惜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会害怕那天的到来吗?打不动或者跑不动?
陈雨菲:我不会害怕,我觉得这都是必须要接受的一个事实。趁现在能跑得动,珍惜好眼前的机会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在生活中有付出了却没有好的结果的事吗?
陈雨菲:还没有。现在我(的生活)都是羽毛球,以后肯定会遇到一些别的困难。不是我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的。
南方人物周刊:你还可以坚持。
陈雨菲:对,我还可以坚持。(坚持会)贯穿我整个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