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体育最需要的教练哲学:孙俊的因材施教,如何练就男单三剑客

发布时间:2025-09-22 15:22  浏览量:2

在巴黎拉夏贝尔门体育馆那片熟悉的场地上,当石宇奇最后一记杀球落地,整个中国羽毛球队的等待终于结束。十年,整整十年,中国男单再次站上了世锦赛最高领奖台。教练孙俊激动地拍打着身旁乔斌的肩膀,那一刻,他仿佛不是那个沉稳的教练,而是一个看到自己孩子成功的父亲。

孙俊与他的三位弟子,正在书写中国羽毛球男单的新篇章。石宇奇、李诗沣、翁泓阳——这三个名字,在2025年的夏秋之交,接连在中国公开赛、香港公开赛和深圳大师赛上绽放光彩。而背后站着的是同一个人:那个曾经在1999年自己也曾站上世锦赛冠军领奖台的男人。

孙俊的名字在羽毛球界并不陌生。1999年,他曾经以球员身份站上世锦赛最高领奖台。时隔二十六年,他以另一种身份重返巅峰——作为教练。他完成了从冠军球员到冠军教练的完美蜕变。

某种程度上,孙俊与他三位弟子之间的关系,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师徒。当石宇奇在世锦赛决赛逆转夺冠后,孙俊走进场内紧紧拥抱自己的爱徒,而乔斌在后面抹眼泪。那一刻,他们更像是一个家庭,一个为了共同目标奋斗的集体。

孙俊的执教理念似乎融合了严格与包容。他既能在比赛中给予技术指导,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心理支持。在半决赛对阵加拿大黑马新秀赖浩俊时,石宇奇第二局一度被对手拿到了两个赛点,最终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大逆转。这背后,离不开孙俊的指导与鼓励。

孙俊麾下的三位主力各具特色,他却能因人而异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。

石宇奇的职业生涯堪称“起伏不定”。2018年南京世锦赛,他输给桃田贤斗获得亚军;后来更是遭遇伤病与禁赛,职业生涯陷入低谷。但孙俊没有放弃他,反而一步步帮助他重建技术和信心。2025年,石宇奇迎来了全面爆发,不仅在印尼公开赛夺冠,更在世锦赛上摘金。赛后石宇奇把自己比作成“一颗不断砸碎再黏合的鸡蛋”,他说从赛场挥洒的每一滴汗水,到一次次突破自我的坚持,自己的羽毛球之路,从来没有“停下”二字。

李诗沣作为“00后”杰出代表,是国羽男单的一颗新星。他的打法融合了细腻的网前技术、凌厉的后场进攻以及灵活多变的战术思路。2023年,他在全英公开赛上战胜石宇奇,成为首位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世界冠军。孙俊并没有试图改变李诗沣的风格,而是鼓励他发挥自己的优势,形成独特的比赛风格。

翁泓阳比赛风格硬朗,球风顽强,在场上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斗志与拼搏精神。2023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,他在首局9-21大比分失利的绝境下,最终实现惊天逆转,成功捧起冠军奖杯。2025年9月21日,他在中国大师赛上直落两局轻取中国台北选手林俊易,拿下世界羽联超级750赛冠军。这是继2017年田厚威之后,国羽男单时隔八年再次夺得中国大师赛男单冠军。

孙俊为每个人制定的训练计划和战术安排都不尽相同,这种因材施教的能力,正是他作为教练的独特之处。

连续五站超级500级别以上国际赛事,男单冠军都由国羽选手摘得。石宇奇在日本公开赛、中国公开赛、世锦赛连续夺冠,实现了从“公开赛之王”到世锦赛冠军的蜕变。在“一哥”缺阵休整的近两站赛事中,先是国羽二号男单李诗沣在香港夺冠,再由第三男单翁泓阳在深圳登顶。国羽男单组形成了前赴后继的集团力量。

这种集团优势不是偶然的。它源于孙俊打造的团队氛围——竞争与合作并存。队员们既是对手,更是队友。他们互相促进,共同提高。翁泓阳在深圳夺冠后表示:“很开心自己为男单组贡献了一冠。今年国羽男单已经收获了九冠,希望冠军数能够是双数。”这种集体荣誉感,正是孙俊精心培育的结果。

对孙俊和石宇奇来说,2025年巴黎世锦赛有着特殊意义。一年前的巴黎奥运会,头号种子石宇奇正是在这块场地上止步八强。一年后重回巴黎,石宇奇依旧是头号种子,但结果截然不同。

“去年在拉夏贝尔门体育馆输球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,当我再次站上赛场,要更加严谨地对待每一场球,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。”石宇奇如是说。这种心态的转变,离不开孙俊的引导。

决赛中对阵泰国选手昆拉武特,石宇奇先失一局,但最终以19-21、21-10、21-18逆转对手。这场比赛仿佛是他职业生涯的缩影——曾经跌倒,但总能爬起来;曾经落后,但从不放弃。

赛后在社交媒体上,孙俊激动地拍打乔斌肩膀的画面被网友调侃“乔斌要被孙俊打成重伤了”。但这背后,是难以言表的喜悦和释放。孙俊的压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宣泄,因为他知道,他们终于做到了。

孙俊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对国内选手的了解,更在于他对国际羽坛的深入研究。他甚至鼓励队员学习国外选手的优点。

韩国的世界头号女单选手安洗莹曾坦言:“为了改变风格,我经常观看男选手比赛,仔细看了石宇奇的进攻、昆拉武特的技巧和安东森的前场球,再把自己能用上的技巧练起来。”这种学习态度,其实在孙俊的教练组也同样存在。

孙俊能够客观分析每位国外选手的特点,并取其精华融入到自己队员的训练中。这种开放的态度,让中国男单能够不断进步,始终保持竞争力。

尽管成绩斐然,但孙俊和他的团队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小。世界羽坛男单格局正在发生变化,新势力不断崛起。法国的拉尼尔、小波波夫,中国台北的林俊易等选手都在快速成长。

石宇奇已经29岁,如何保持他的竞技状态是孙俊需要思考的问题。李诗沣和翁泓阳虽然已经崭露头角,但还需要更多大赛的磨练。陆光祖的表现有所下滑,也受到了伤病的影响。

但相信以孙俊的能力和经验,他能够带领中国男单迎接这些挑战。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:“男单组进入了收获的季节”。这个收获的季节,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
孙俊的价值远不止于培养出几个冠军。更重要的是,他传递了一种体育精神——永不放弃,不断超越自我。

石宇奇在经历伤病和低谷后重返巅峰;翁泓阳在多次失利后终获冠军;李诗沣从新秀成长为世界级选手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励志史。

这种精神也体现在比赛中的每个细节。石宇奇在世锦赛半决赛中,第二局一度被对手拿到了两个赛点,最终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大逆转。翁泓阳在丹麦公开赛决赛中,首局大比分失利的情况下艰难扳回一城,最终实现惊天逆转。这些经典时刻,都体现了孙俊所倡导的永不放弃的精神。

真正的冠军,不是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,而是失败了却能再次站起来的人。孙俊自己作为运动员和教练的经历,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。而他传授给弟子的,也不只是羽毛球技术,更是这种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勇气。

在颁奖台上,我们只看到运动员接受奖牌的时刻。但奖牌的背后,是孙俊和无数教练员的辛勤付出,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奉献。这些幕后英雄,同样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掌声。

当石宇奇跪在世锦赛冠军领奖台上泪流满面,当翁泓阳为中国男单“贡献一冠”而感到开心,当李诗沣从年轻新秀成长为世界顶尖选手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成功,更是一个系统的胜利,一种传承的力量。

孙俊用他的经历证明,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自己有多出色,而在于能否帮助他人实现伟大。从1999年自己夺冠到2025年带领弟子夺冠,二十六年的时间,孙俊完成了从台前到幕后的转变,但不变的是对中国羽毛球的热爱和贡献。

未来,中国男单可能还会遇到挑战和低谷,但只要这种传承的精神还在,中国羽毛球的明天就依然充满希望。孙俊和他的弟子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,而这也将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