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销几十亿的电商巨头接连倒下,直播带货不香了?现在还能赚钱吗
发布时间:2025-11-15 21:46 浏览量:2
“曾经挤破头想进场,现在躲着怕踩雷!” 近期,直播电商圈接连传来坏消息:年销几十亿的女装巨头拉夏贝尔港股退市,洗衣液一哥蓝月亮半年亏6.65亿,就连遥望科技、东方甄选等头部玩家也纷纷陷入业绩下滑困境。曾经风光无限的直播带货,难道真的不香了?现在进场还能赚钱吗?
这场行业“寒冬”,早已不是个别企业的危机。红极一时的拉夏贝尔,巅峰时门店超万家、两地上市,却栽在了直播带货的“虚火”里。为了冲销量,品牌大量贴牌生产,质量参差不齐,脱口秀演员赵晓卉都曾调侃其品质堪忧。直播间里2000元大衣卖200元的狂欢背后,是高达三成的退货率和混乱的售后——消费者退货半个月得不到退款,客服只会敷衍“仓库确认”,平台介入也无济于事。2024年11月,这家陪伴无数人青春的品牌正式退市,上海总部办公楼打七折拍卖都无人问津 。
同样折戟的还有蓝月亮。这个曾经占据洗衣液市场半壁江山、市值超千亿的巨头,为了抢占直播流量疯狂砸钱:2024年“618”请头部主播带货,一场直播投流就花了4000万港元,占当天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。可看似1.2亿港元的亮眼战绩,扣掉投流费、主播抽成和高退货率后,实际亏得一塌糊涂。更致命的是,为了支撑低价策略,蓝月亮砍研发、降品质,产品问题频发,最终被消费者抛弃,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。
巨头的倒下,只是行业转型的缩影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“直播电商第一股”遥望科技亏损2.53亿元,交个朋友控股净利润下滑37.4%,东方甄选营收同比大降32.7% 。曾经“野蛮生长”的直播带货,如今正被三大难题困住:流量成本越来越高,头部主播抽成动辄过半,中小商家投流如同“烧钱”;退货率居高不下,部分品类退货率超30%,“仅退款”机制更是让商家雪上加霜;产品同质化严重,为了低价竞争牺牲品质,陷入“低价-低质-低复购”的恶性循环 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播带货彻底“凉凉”,而是从“拼低价、拼流量”的上半场,迈入了“拼品质、拼运营”的下半场。那些真正赚到钱的玩家,早已找准了破局方向。
品牌方靠“精准定位+供应链升级”突围。小米、BS等品牌紧抓平台现金补贴和流量扶持政策,聚焦爆品孵化,业绩增长超50%;非标品商家则死磕垂类赛道,靠差异化避开价格战,反而收获了高粘性用户。
头部机构靠“技术赋能+精细化运营”降本增效。交个朋友迭代“朋友云”智能系统,用数据算法提升流量投放精准度,减少人工依赖;东方甄选深耕文化内容,让产品经理走进直播间讲解背后故事,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用户体验,靠差异化内容站稳脚跟 。
中小主播也有生存空间。淘宝直播等平台为新人提供专属流量扶持和官方货盘,“丽儿宝贝”这类主播靠粉丝分层运营和专属福利,硬生生滚雪球式积累了3000万粉丝,专攻美妆、母婴等高复购赛道,赚得盆满钵满。
说到底,直播带货不是“不香了”,而是“不好骗了”。消费者不再为低价噱头买单,平台也在规范行业秩序,那些只想靠烧钱换流量、靠低价卖劣质货的玩家,必然被市场淘汰。而真正坚守品质、深耕供应链、做好内容的参与者,依然能分到蛋糕。
对于普通创业者和商家来说,现在进场不用盲目跟风“大主播带货”,可以从垂类赛道切入,靠专业内容吸引精准用户;也可以借力平台红利,参与爆品孵化计划,用优质产品打动消费者。记住,直播带货的核心永远是“货真价实”,只有守住这个底线,才能在行业洗牌中走得长远。
你觉得直播带货还有机会吗?身边有靠直播赚钱的案例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